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

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

   性別平等 議題融入  音樂  科教學活動教案設計
主題名稱
歌仔戲欣賞與「性別平等」面面觀
教學時間
二節課
科目名稱
高中音樂
教學對象
高一學生
設計理念
  此教案以歌仔戲《薛平貴與王寶釧》為主
題,藉由戲曲欣賞認識歌仔戲的歷史傳承與豐富內涵。透過劇情討論兩性之間的相處與互動關係、由學生演唱七字調或自行創作唱詞,實際提升音樂技能並瞭解歌仔戲唱腔的困難。並且透過戲劇情節看人性,建立尊重包容的兩性觀念。
教學人數
42
設計人
倪孟君
教學準備
收集歌仔戲影音資料、研讀歌仔戲相關文獻、擬定兩性議題討論的項目、製作教學投影片及學習單
教學目標
(一)認知方面
1能認識歌仔戲的起源與發展過程
2能了解與欣賞歌仔戲的唱腔種類與特色。
3.能了解歌仔戲文武場伴奏型態及樂器特色。
4能破除性別特質的刻板化。
(二)技能方面
1能演唱歌仔戲唱腔七字調。
2能創作七字調唱詞並發表作品。
3能說出當今的歌仔戲劇團及人物。
(三)情意方面
1能了解與欣賞歌仔戲的角色、裝扮。。
2能欣賞與尊重戲劇中「反串」演員的表演。
3能破除制度、民俗中對性別的限制與迷思。
單元目標
教學活動設計
時間
教學資源




 

      1-7

1-4

壹、準備活動
一、課前準備
  收集歌仔戲影音資料、研讀歌仔戲相關文獻、擬定兩性議題討論的項目、製作教學投影片及學習單。
二、引起動機
1.播放徐佳瑩演唱《身騎白馬》MV
2.請學生發表聆聽的感覺,對王寶釧故事的認識、樂曲中歌仔戲曲調和流行音樂融合的效果。
3.全體練唱《身騎白馬》。







10min





音樂播放器
投影片
七字調樂譜
     

       1-8

       1-11

       2-5

       2-6

       2-1





    
2-5
2-6








貳、發展活動設計
     1介紹歌仔戲的起源、發展、現況。
     2.介紹歌仔戲的文武場:文場樂器以絲竹樂 
       器為主,.武場樂器都是敲擊樂器,主宰全  
       劇進行的節奏及氣氛襯托。
     3.介紹歌仔戲唱腔、角色: 生、旦、淨、
       丑.
     4.介紹歌仔戲唱腔:七字調、都馬調、雜
       念調、哭調,皆是歌仔戲的核心曲調。
     5. 歌仔戲《薛平貴與王寶釧》故事大綱。
     6.觀賞歌仔戲「代戰公主興師問罪於玉門關
        段落,提示學生觀察兩人的互動與音
      樂節奏變化。
 問題討論
1.          此段落中兩人的情緒有何變化。
2.          音樂曲調如何變化以配合人物心境。
3.          反串與性別認同
 小結
戲劇反映人生,除了看熱鬧、看門道,也希望大家藉由思考、溝通,關照內心,釐清自己的想法,尊重別人的想法。

25min’












10min




5min

歌仔戲《薛平貴與王寶釧》DVD
投影片
1-5
1-9
1-8


參、綜合活動
1.教師說明:歌仔戲常用七字調,按情緒不同而有節奏的快慢變化。請學生兩人一組,設計一段七字調。
2.發學習單,請學生課後尋找相關資料,並將於下次課程討論。

學習單
教學評量
上課提問口語回答、完成學習單、觀察學生上課參與態度、發表個人想法
之綜合表現。
教學參考資源
DVD《薛平貴與王寶釧》、徐佳瑩《身騎白馬》MV三民書局:高中音樂影音光碟、歌仔戲資訊站http://www.twopera.net/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