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教改從不考選擇題開始
美國教改將改變測驗題型,從選擇題變成申論題,在提升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前,恐得走過一段分數慘跌的適應期。
今年暑假在台灣,十二年國教新聞,點燃全國焦慮。美國,也同樣正經歷一場「典範轉移」的共同核心課綱(Common Core Standards)教改。
美國教育部部長鄧肯(Arne Duncan)二○○九年宣布,聯邦政府提撥三億五千萬美元(約合新台幣一百億元)教育預算補助給願意採行共同核心課綱的州。目的是希望全美各州、各地的學生都能共用數學、英文與寫作測驗標準課綱,以便各州學生能在共同的基礎上,比較學業表現。
從追求答案變成能力導向
但是,這場美國總統歐巴馬(Barack Obama)視為重要政策的教改鬧得天怒人怨。陸續有南卡羅萊納、奧克拉荷馬、印第安納三州,寧願放棄聯邦政府補助,退出共同核心課綱教改。二○一六年下一次總統大選前,是不是會有更多州退出,持續關注中。
為什麼在美國,教改會變成一場緊張的政治爭議?
這場教改從考試題型改革切入,撼動了數十年來教育典範,希望經由題型改變,引導美國學生的學習、老師的教學、知識的價值全面翻轉。
共同核心課綱標榜的是能力導向的學習革命。
加州教育局總監托拉森(Tom Torlakson)表示,共同核心標準課綱終極目標是訓練出「能成功在全球經濟中競爭」的人才。新標準提供了教學、學習和評量的「典範移轉」,從過去重視答案的選擇題移轉到學業表現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